洗髓經解釋(五)

凡聖同歸篇第三第三篇先說明凡與聖的分別,再回過頭來解釋凡與聖的同出一源,都在鼓勵學人精進向上。

「凡夫假作真,美衣為體飾,徒務他人觀。美食日復日,人人皆如此。碌碌一生事,不暇計生死。總被名利牽,一朝神氣散。油盡而燈滅,身屍埋壙野。驚魂一夢揮,萬苦與千辛,幻境無休歇。」


首先講到何謂凡夫?

前 面講的四大假合觀念,並不是太多人能瞭解懂或接受的。一般人庸庸碌碌的過這一生,每每以好像自己永遠不會死一樣的前提來盤算著所有事情,努力的為了美衣美 食慾望享受而工作賺錢,努力得來這些衣食外表也無非是因為旁人的眼光而感到有價值,如無旁人的指指點點則意義全無。這樣的忙碌過了一生,被這虛假的名與利 拖牽著人生的腳步。愚昧的多數人甚至因此誤會,等到有一天大限來臨,這人生就會像燒完的油燈一樣熄滅了,也不知道自己會被埋到哪裡。於是更加恐怖驚嚇,更 不知所以而活而死,整個生活如果沒有這麼多虛假的東西圍繞會更加迷失,於是變本加厲的抓緊現在能夠掌握的一切,抓緊配偶子女事業擔心害怕其從掌握中消失, 如此一生中枉費了千辛萬苦,到頭來又得到什麼?像這樣的幻夢,到何時才會休止?這就是凡夫的人生。

「聖人獨認真,布衣而蔬食,不貪而持己,豈為身口累?參透天與地,與我本一體。」

現在說明聖人的人生有何不同。

聖人並不是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所以他不需要努力的賺錢買美衣、住華屋,只要簡單的衣服與飲食就很快樂了,所以他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讓自己輕鬆自在的研究體認形而上的道理,進而可以參透天地與我萬物同出一源的真理。

「體雖有鉅細,靈活原無異。天地有日月,人身兩目具。日月有晦明,星與燈相繼。縱或星燈滅,見性終不沒。」

以聖人的觀點來看這世界,雖然物種大小有別,有各種差異,但是這能出入往返運用身體的能力並無大小差異,那種靈活反應生存力在各物種身上是沒有差別的,無論是蚊子蒼蠅或是獅子大象都具備能靈活運用其身體而維持生命的能力。

為了讓學人更瞭解這個能力,再接著比喻。唯有比喻才能幫助我們瞭解這個超越文字語言的道理。

天 地有日月,人有兩隻眼睛,這個大家都知道。日月因為天體運轉而有有朔旺晦暗等現象,這現象造就了明暗的作用。暗時點燈或看群星,於是暗中也有光明。但就算 星光不現、燈滅失去光明,暗中不見物的時候,我們能看見的能力並未跟著消失,我們能見的功能並不是依據光明而產生的。這能力、功能這裡把它叫做”見性”, 雖然光明消失,縱使眼睛這個器官會因為衰老或疾病而失去作用,換個眼睛便又可以恢復視力,所以這個能看到的本能也跟眼睛這器官無關,是永不會消失的。

「縱或瞽目人,伸手摸著鼻。通身俱是眼,觸著知物倚。此是心之靈,包羅天與地,能見不以目,能聽不以耳。」

再 進一步說明,縱使是連換眼睛都無法恢復視力的盲人,也可以用手摸到東西,可以用感覺覺知物品東西,這個覺知本能與剛才那個”見性”也是一樣的,所以說”通 身俱是眼”。我們摸到東西能有感覺,這是心靈的作用藉由身體器官而表現出來,同樣的道理,縱使這個身體壞滅了,這個心靈的作用也不會消失,只是因為身體壞 滅、感官失去功能而產生障礙而已。這個心靈的作用套用到任何物種任何身軀,都可以以其身體的特性而發揮功用,因為物種感官不同而有不同的覺知結果,所以這 覺知本能都是一樣的,也因此要說「能看到不是眼睛(眼睛只是個器官),能聽到不是耳朵(同樣道理)」,這是理所當然的邏輯,並不是玄奇的空話。

「養心能清淨,不為嗜欲逼。自知原來處,歸向原來處。」

於是回歸到聖人的人生,因為不必枉費力氣在追求虛假的物質慾望上,便能省下許多能量,讓自己心靈清淨,向內心探索,參透剛才講的道理,知道自己這生命的出處,歸向原來處。

「凡夫與聖人,眼橫鼻長直。同來不同歸,因彼多外馳。若能收放心,提念生與死。趁此健身驅,精進用心力。洗髓還原本,凡聖同歸一。」

無 論是凡夫或是聖人,眼睛都是長橫的,鼻子都是長直的,身體也都是相同的構造。但是雖然構造相同、能力相同、本能相同,可是最終的後果可是大大不同。凡人因 為追逐名利等外在事物而耗盡身心。假如能放棄繁華虛幻的慾望,收攝這向外奔馳的心,隨時掛念死亡即將來臨,以提醒自己時間有限,努力鍛鍊身體,讓身體成為 助力而非阻力,幫助精進用心,重新洗滌污濁改造自己回歸原本,如此則凡聖同歸合一了。

分類: 大欣的寫作, 洗髓經解釋,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洗髓經解釋(五)〉中有 1 則留言

  1. 阿銘表示:

    感激不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